消费金融新江湖 | 医美消费贷围猎 大学生眼中的消费贷款变迁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25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为百万资产起步的高净值群体做好财富管理,为盈利可观的公司、机构客户倾力投融资服务,与这些业务相比,一个金融领域更为 下沉 的市场和更为小额分散的业务,成为各大金融机构、持牌机构,甚至互联网巨头们逐鹿的新战场。这就是被视为蕴含巨大潜能的 蓝海 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大爆发时代正在来临,哪些势力正在新江湖中搏杀?在金融科技加持之下,谁的玩法更能抢占高地?在迅速狂奔的同时,又会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挑战?正值 五一 假期,《经济观察报》推出消费金融特刊,为您深度解读这一领域里的巨大变化。
编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蕾 想知道当下最流行什么消费贷款?去大学周边转一圈,或许就可以得到答案。 大学四年,我也算见识了相当多种类的消费贷款。 武汉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小琳(化名)说,她所在的学校以女生多出名,女生 天然的购物欲 使消费贷款得以无孔不入。
最近特别流行医美类消费贷款,我去学校周边小店修眉的时候,那些店主会不断推销和他们有合作关系的医美贷款项目。 小琳说。
2017年原银监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要求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如今,后 校园贷 时代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贷款情况有何变化?小琳表示,就她和周边同学的情况来看, 消费更注重品质,考虑量入为出,对各种消费贷款的认识也更理性了。
实践出真知
就我个人而言,现在的消费理念是更加注重品质。 小琳说。 也算是实践出真知吧,因为吃过亏,现在是宁愿不买也不再去贪便宜买东西。
以衣服为例,小琳和周边的同学都经历过盲目购物阶段。刚上大学时,她觉得那些网红店的衣服又好看又便宜,一口气买过好多件。但她发现这些衣服往往质量不佳,而且和预期效果差距较大, 网红店里的衣服,只有网红穿着好看。慢慢发现,与其买只能穿几次的衣服,不如攒攒钱买件好的,可以穿几年。 小琳做过一个观察,她发现校园中只有大一大二的学妹穿得最 花 ,高年级同学着装反而变得素雅,也更注重衣服品质。
这样的消费观有时却成为一把 双刃剑 ,在购买电子产品、衣服鞋帽、美妆等物品时,有些同学怀着 一步到位 的消费想法,倾向于超出自己消费购买能力的商品,也使消费贷款的使用不止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满足内心 虚荣 。小琳的班上有不少女同学用比较昂贵的护肤品,其中很多是贷款分期购买。
刚进入大学,面对形形色色的消费品, 每月还款不多 和 轻易可得 的消费贷款,使包括小琳在内的大学生心动。但发生在周边同学身上的一件事情,让小琳认识到,量入为出才是长远之计, 看似一笔一笔不多的消费贷款,累积起来也足够压垮人,当明白过来的时候,也许已经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后果。
小琳的同学来自贫困地区,刚入学时非常朴素,突然有段时间开始大量购物,衣服每天不重样,宿舍里每天都有她的好几个快递。这也让她在学期末班级评选贫困生补贴的同学投票中落选, 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消费水平,不应该是贫困生。
这个同学很沮丧,后来找到小琳聊天,告诉她购物其实是使用的平台消费分期,她觉得价格都很便宜,最开始的目的是满足日常需求,但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也让自己背上了较重的还款负担。 她家里条件不好,其实是很需要这笔补贴。 小琳说。
面对屡屡出现的关于大学生超前消费和贷款逾期新闻,小琳认为自己和周边人对消费贷款的态度日趋理智。 不管利息多少,总还是有的,并且每个月都要还款,还是会有压力。 有些东西虽然很想要,但如果远超自己的消费水平,小琳觉得强行消费是不理智的。小琳也注意到,学院辅导员在教育她们理性消费时,往往会不具名地说到学院中一些同学的案例,相较于以往,这样的案例如今越来越少了。 不过这个真的因人而异。 小琳去学校周边的美甲小店修眉时,就会发现一些学生非常仔细地咨询关于医美类的消费分期项目,动辄上万的价格让小琳咋舌, 我不认为其中的多数人有能力承担这个价格。
记者随机在小琳学校走访了一些学生,这些学生表示,如果自己真的有相关需求,会考虑相关医美项目消费分期,这也说明了在校园及周边,获客场所和品类日益细致的消费贷款产品仍有 精准打击 在校大学生的能力,至于这些消费贷款产品是否正规,多数同学则表示没有认真思考过。
校园 攻防战
从最初新奇的电子产品、到后面火爆的化妆品,至如今蓬勃发展的医美消费,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在校学生每个阶段不同的需求,催生着种类日益丰富的消费贷款。
感觉现在可以选择用分期付款形式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小琳说,在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只要注册时认证了大学生身份,在浏览较为大额的商品时,购物信息下面会提示相关分期情况, 连买网红家的衣服都可以使用分期。 而她用妈妈的平台账号浏览相同的页面,却没有显示相关分期信息。
对于在校学生使用消费贷款,小琳所在的学校以及其学院态度非常谨慎。小琳听闻自己学院出现过几起学生消费贷款无力还款的事件。小琳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学校出面和这些贷款平台商谈,力求不给学生造成压力。与此同时,小琳的学校还设有专项贷款,如果学生急需用钱,可以到老师那里申请,额度在3000到5000。
2016年4月,教育部与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
作为一家提供个人网贷援助和债务重组的公司, 债缓还 曾经在去年年中发布过关于其进行债务援助的用户特征画像报告,文中指出最终负债高企的学生群体最初的借款原因往往是过度消费,比如手机分期。 学生是一个极为容易跟风,也比较容易受骗的群体,往往虚荣心也比较强。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苟宏祥表示。
小琳的室友李雪(化名)在大三的时候曾经在学校对面的手机店分期购买过手机。 当时没钱,但是想买手机,手机店老板和我说可以分期,不要手续费,总之是说了一堆,我就稀里糊涂选择了分期。 李雪说当时是老板打电话让专门做分期业务的业务员来和她签的合同。李雪表示签完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回到宿舍,李雪仔细算了一下,发现还是需要手续费的,两千五的手机,加上分期的手续费一共要花3100元左右。李雪向室友小琳求助,俩人去到店里和老板沟通, 那个老板说自己没有责任,完全不理会学生是否受骗。 小琳如今想到这事内心还有些气愤,后来她们把办理分期的业务员约出来要求退贷款,业务员说白纸黑字有合同,前三个月不能退,说让她们过三个月一次性把后面的钱交清就行,后面就不要手续费了。 后来是室友们凑钱,我才去还得款。 李雪说。
这件事让小琳和室友们对消费分期购物的态度变得谨慎。其实,她们对针对学生的校园贷划分认知非常模糊, 有些时候会觉得不对劲,但是否合法还真的没有想过。 小琳说。
实际上,当时关于校园贷的相关监管条文已经出台,2017年9月,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回答记者关于 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的泥潭 的问题时表示,上述《通知》明确取缔校园贷款这个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同时他指出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做校园贷,主要指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以小琳提到的校园周边针对学生的医美贷款为例,薛洪言表示在校学生需要能够分辨贷款机构是否具有校园贷业务资质,如果具有校园贷资质,贷款产品本身也合规,借助校园附近场景进行获客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也提示到,即使合规,也要注意认真核对合同条款,包括利率等内容。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贷款业务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依旧敏感,明面上都不会主动去说。
小琳也意识到自己和周边同学的相关金融知识比较欠缺。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在包括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高校进行校园讲座,利用我们掌握的数据和案例,科普金融知识,呼吁大学生理性消费。 苟宏祥说。
2015年入学,小琳一路走来见证了校园消费贷款的 风生水起 和后期的负面不断,面对如今针对学生的各种消费贷款,她的心态已从一开始的跃跃欲试变成了 三思而行 。最近她要考研了,想买个平板电脑看课程,她发现网上的价格很优惠,而且分期不要手续费。 但是我和室友都觉得,要是能够一口气付清的话,还是不要分期吧。 小琳说。